设为首页

客服热线:010-56431348

欢迎!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预拌混凝土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预拌混凝土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 以北京市预拌混凝土发展为例

徐永模 庄剑英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


混凝土是房屋建筑和土木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材料。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混凝土材料和混凝土工程技术发展与预拌混凝土的发展密不可分。在此之前,混凝土由施工单位在施工工地自行搅拌使用,在材料制备与工程质量、施工技术等方面已不能满足大规模快速建设的需要。在政府产业技术政策的指导下,通过引进国外商品混凝土生产和施工技术,大城市开始限制、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混凝土在搅拌站集中生产制备并商品化发展。对于混凝土来说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标志着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其生产制备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工业化、商品化、专业化、产业化制造发展。


对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工程质量,曾有“三分材料、七分施工”之说,即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人员的行为。今天,对混凝土质量的管理已集中到在生产工厂对预拌混凝土生产和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混凝土集中搅拌制备有利于采用大型的先进工艺技术装备,实行专业化生产管理,设备利用率高、计量准确、材料消耗少、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又能改善生产和施工人员的工作条件,减少环境污染。当然,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这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我国预拌混凝土的发展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让历史照亮未来,今天,我们践行绿色环保高质量发展的时候,简要回顾这段发展历程、对我们展望未来非常有启迪作用。


一、政策护航,高歌猛进


改革开放之初,成本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预拌混凝土的发展因此受到很多质疑。笔者还清楚地记得有人撰文分析成本的得失。的确,采购的商品混凝土比现场自拌的混凝土要贵,但这些质疑者只是简单计算比较原材料和生产成本,质量成本、效率成本、环保成本等都没被考虑(客观地说,那时还没这些概念)。但是政府主管部门非常清楚,发展预拌(商品)混凝土是现代建筑业发展的必须,是实现绿色施工的前提条件,是高质量工程的保障,是快速高效施工的需要,更不用说明显有利于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明显改善环境质量。


为推动预拌混凝土的发展,1987年建设部印发《关于“七五”城市发展商品混凝土的几点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发展方向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1994年建设部印发《建筑业重点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中,把推广商品混凝土和散装水泥应用技术列为重点推广的首要内容。2003年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和交通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商改发[2003]341号),其中明确指出:北京等124个城市城区从2003年12月31日起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其他城市从2005年12月31日起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由此,我国预拌混凝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与推广。


以北京市为例,上世纪80年代北京市开始发展预拌混凝土,至上世纪末全市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已有70家,采用预拌混凝土的施工量在市区达到50%。为减少施工现场储存砂石和使用袋装水泥造成的污染,1998年北京市建委印发《关于扩大预拌混凝土的使用范围和在施工现场使用散装水泥的通知》,规定四环路内混凝土浇筑量在100立方米的施工现场必须使用预拌混凝土。


2000年,北京市政府下发由市建委、市计委、市经委、市财政局和市环保局联合发布的《北京市散装水泥管理办法》,规定:“四环路以内,不得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必须使用预拌混凝土。2002年,北京市政府《关于发布本市第八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的通告》中规定:“规划市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自2002年5月1日开始,凡浇注混凝土量在100立方米以上的施工现场必须使用预拌混凝土,各远郊区县城关镇地区自2002年10月1日开始,施工现场预拌混凝土使用率要达到80%以上”。2002年北京市发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第二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的通知》(京政发[2002]16号)精神,取消“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建设立项”审批事项,不再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进行审批。2003年,北京市政府《关于发布本市第九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的通告》中,规定“城近郊区和各远郊区县城关镇地区,凡浇注混凝土量超过100立方米的施工现场,必须使用预拌混凝土。


2004年,北京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同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委共同印发了《关于转发〈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的通知》文件,对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区域、新建预拌混凝土企业及供应资质的条件、专用车辆运营进一步作出要求。


以上这些产业政策,有力推动了北京市预拌混凝土产业的发展,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北京市混凝土搅拌站开始出现无序和过度发展的问题。预拌混凝土供过于求,企业恶性竞争,同时,预拌混凝土企业因疏于管理,对环境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需要进行治理整顿。2008年,北京市建委印发《关于停止(暂停)预拌商品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构件资质受理、审批事项的通知》,停止生产地在五环路以内的预拌商品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构件所有资质受理、审批事项;暂停生产地在五环路以外的预拌商品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构件所有资质受理、审批事项。组织开展混凝土行业结构调整和治理的工作,结合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北京市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规划》和《北京市预拌混凝土企业绿色管理规程》,并开展对全市混凝土生产企业运输车辆的调查工作,为制定黄标车淘汰补贴方案提供政策依据。


2009年6月,市建委发布《预拌混凝土生产管理规程》,对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址选择、设备设施、生产管理、排放监测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对原材料运输企业和混凝土使用企业提出了要求。同年10月,根据北京市政府在《关于本市第十五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的通告》中“对混凝土搅拌站进行治理和整合”,而且“保留的搅拌站必须达到绿色生产标准”的要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联合发布《北京市混凝土搅拌站治理整合专项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各区县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能力和数量控制目标。


但是,这些政策措施仍然不够,尽管北京市不断提高和严格环保要求。2016年,北京市印发《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2016年工作措施》的通知,提出了“全面提升全市混凝土搅拌站绿色生产管理水平”等相关要求,对混凝土搅拌站开展治理整合工作,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2016年北京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混凝土搅拌站治理整合与绿色生产管理工作的通知》(京大气办〔2016〕26号),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坚决杜绝已关停搅拌站死灰复燃;坚持严格禁止新建、扩建混凝土搅拌站;加强对混凝土搅拌站绿色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净化建筑市场秩序;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有序调整退出不符合规划的企业,加快推动本市预拌混凝土行业向高水平、低排放方向发展等等。


北京市的治理整顿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无行政许可搅拌站、无资质搅拌站已基本实现关停,行业秩序和发展质量有效提升,混凝土绿色生产水平明显提高,部门协调联动推进机制初步建立。截止2018年6月底,全市有资质的预拌混凝土站点共有156个,其中在产站点127个,停产站点29个(其中已拆除站点有16个)。这些政策措施,有效缓解了近年来市场需求下降带来的压力。目前,全市预拌混凝土设计产能约25000万立方米/年,2017年实际产量4672万立方米。2000~2017年北京市预拌混凝土产量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图 1   2000年~2017年北京市预拌混凝土产量变化情况


但是,进入新时代,尤其是北京市“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后,预拌混凝土行业对标北京市的战略定位,在绿色环保高端制造等方面差距很大。其实,目前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欠佳,产业布局与城市发展不协调、资源与环保受限等方面的问题在全国各地非常普遍,行业是否能持续健康发展,不少人持悲观怀疑态度。


二、船到桥头处,柳暗花又明


换一个角度看,挑战意味着机遇,差距就是潜力。但这种转变不能自然发生。还是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预拌混凝土的发展环境在新时代已发生深刻变化。预拌混凝土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与北京市“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并且必须成为“四个中心”的建设者和贡献者。北京市主管部门以问题为导向,直面挑战,敢于担当,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之路。2018年北京市住建委组织有关行业协会、企业和专家学者,对北京市在新时期预拌混凝土产业的社会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进行深入研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举措,为北京市预拌混凝土的健康发展重新导向和规划。笔者应邀参与了有关工作,调研表明,以下五个方面构成了预拌混凝土发展的大环境大趋势。


1. 全面禁止新建扩建混凝土搅拌站


无论是从全国还是北京市来看,预拌混凝土产能严重过剩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去产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首先要明确的是严禁新建扩建。《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北京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混凝土搅拌站治理整合与绿色生产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北京市蓝天保卫战2018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均明确提出全市禁止新建、扩建混凝土搅拌站,加大对非法新建混凝土搅拌站点打击力度,对新建、扩建混凝土搅拌站的违法行为,要求各区政府依法严肃查处,并明确这一政策将长期贯彻实施。在这些政策引导下,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发展和资源配置自然会转向存量的优化。


2. 严格实施环保政策法规


以蓝天、绿水、净土为目标的环保攻坚战已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北京市作为首善之区首当其冲。近几年,在国家和北京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和《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等。北京市环保标准法规不断严格,执法力度也越来越大,显然,政府主管部门以此作为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举措。从大趋势看,预拌混凝土产业向绿色环保产业转型发展已是迫在眉睫。


3. 应对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


近年来,北京市强化环保督查,打击非法采石采砂,禁止天然砂石开采,混凝土等行业用砂石资源缺口很大,主要由周边河北地区供应,市场供不应求,同时,物流车辆运输超载超限超排受到严格治理,因此砂石价格不断攀高。为控制雾霾,北京市正在推动大宗材料运输“公转铁”,因此,砂石骨料成本上升已不可逆转。此外,水泥、粉煤灰等原材料价格也已大幅上升。图2反映了近2~3年北京市预拌混凝土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变化趋势。


图 2   2016~2018年预拌混凝土主要原材料价格走势


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必然要求预拌混凝土企业改变传统发展方式,建立规模经济优势,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因此,实施兼并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将是企业提高成本竞争力、创新力的必选项。


4. 减量、集约、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正在国家、省市和行业企业层面全面实施。北京市正根据“四个中心”战略定位要求,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退出一般性产业,推动续存产业转型升级,出台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重要举措的行动计划》和《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北京市预拌混凝土行业减量、集约、高质量发展已迫在眉睫。需要指出的是,减量、集约并不是北京“四个中心”定位的特殊要求,必然会成为全国各地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的规制性政策要求。


5. 加快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当前,信息技术特别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与应用,并正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信息化和智能制造与预拌混凝土产业的深度融合不可避免。对北京市预拌混凝土产业来说,也是摆脱一般制造业形象、走向高端制造的有效途径。对于预拌混凝土企业来说,采用信息化管理、智能生产和质量控制技术装备正在成为企业的转型升级竞争战略。


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往往就是发展的转折点。在参与北京市预拌混凝土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研究的工作中,笔者看到,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的共识在实现社会、行业和企业协调发展的高度逐渐形成,研究所形成的政策建议和对行业自律的要求反映了新时代预拌混凝土行业的正确发展方向,在此共识基础上企业家们对行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笔者认为,这些认识、观点和举措值得全国各地预拌混凝土行业企业学习借鉴,故在此予以介绍。


1. 重塑预拌混凝土产业形象


相对于“百年工程”的质量要求,曾经的甚至现在还存在的“一袋水泥、两锹砂子、三锹石子、半桶水”的混凝土粗放制备方式,给人以低技术、甚至无技术的印象,这是必须彻底颠覆的负面形象。预拌混凝土作为一种先进的混凝土制备和工程施工技术,其发展的重要初衷是提高材料性能和质量管控水平,实现混凝土专业化、集约化、清洁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生产,适应现代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满足建筑业快速高效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预拌混凝土行业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必须在新的高起点上、在新的发展环境中重新定位自己的社会功能,重塑自己的社会形象。简要地说,要形成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工程材料、生态文明建设所依赖的环保利废资源化产业、应急抢险抢修抢建的保障设施、现代化高端制造的高品质材料、以及开放性社会化的科普实践基地等新的产业特征。笔者最近考察日本预拌混凝土产业发展时,了解到地方政府将预拌混凝土车作为消防设施。无独有偶,最近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江西某地预拌混凝土司机用清洗搅拌车的水和高压水枪熄灭了一住宅楼二层的火灾。在空间布局上,城区间、城乡间混凝土工厂的建设要与周围环境融合,增添城市景观特色。这些产业功能和形象尤其需要率先在首都北京实现,发挥表率作用。


2. 推进全产业链绿色发展


预拌混凝土的产业链包括原材料生产、采购与运输,工厂与工艺设计,生产运营,产品运输,工程施工,严格说这还不是整个混凝土材料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因为没有包括混凝土废弃后的再生利用。目前行业还没有建立对这个产业链的全面管理,尤其是对上游原材料产业的绿色化管理。这方面还有许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工作要做。


(1)建设绿色骨料基地。周所周知,混凝土是大宗材料产业,骨料占单方混凝土重量的75%左右,对混凝土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预拌混凝土行业必须向上游骨料产业延伸管理,不仅是对骨料的品质,还要包括对绿色矿山和绿色生产的管理要求。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北京市拟在河北省迁安市首钢矿业公司及环京3县建设绿色砂石骨料基地。这些服务北京市建设的骨料生产基地要严格执行绿色化、规模化、信息化、工业化、智能化要求,达到国家级绿色矿山评定标准。


(2)提高固废资源化水平。无论是作为砂石骨料还是粉体矿物材料,建筑与工业固废在混凝土中的资源化利用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产业。要实现预拌混凝土产业的环保利废功能,必须进一步提高固废资源化水平。为此,有条件的企业可将产业链延伸至固废的处置与资源化。要采用先进技术以确保固废再生材料作为混凝土组分材料的品质,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扩大资源化的固废材料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充分发挥预拌混凝土产业的环保利废功能。目前,北京市已发布预拌混凝土绿色产品目录、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等标准规范,开展预拌混凝土绿色标识星级评价,推广绿色预拌混凝土。


(3)美化绿化工厂景观。预拌混凝土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工场化集中搅拌生产阶段和堆料场、搅拌楼整体封闭的半工厂化阶段,目前,在一些大城市,已逐步进入现代工厂化生产制造阶段。预拌混凝土今后作为都市产业必须与城市美化、绿化一体化协同发展,这是行业今后是否能在城市生存的基本要求。因此,不仅要在厂区内外进行绿化美化,还要采用现代工业建筑设计,让工厂建筑不仅与周围城区景观融合,还要形成特色建筑景观,美化城市环境。


(4)全面实施绿色环保生产。要采用全流程绿色管理,例如工艺设计要合理规划原材料运输进出动线、人员动线、产品动线,采用后场上料方式,实现全封闭管理;厂区地面保持清洁无泥而不是简单的洒水降尘;采用清洁燃料车运输,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混凝土运输车要时刻保持清洁,不能给城市交通景观“添堵”。目前,北京市已提升地方标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修订版),要求混凝土生产企业进行环保升级改造,提高绿色环保清洁生产水平。


(5)实施物流运输环保化工程。为减少大宗物流对城市雾霾的贡献,大城市正在通过政策导向和环保法规制约,鼓励城市建设大宗材料“公转铁”和使用清洁燃料车运输。利用集装箱装载铁路运输砂石骨料,并要求市内短途接驳使用新能源车,并要求混凝土企业采用新能源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这是北京市正在积极推进的工作。由于涉及到社会化运输工具和方式的改革创新,彻底改变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是不可避免的。


3. 创新引领高端发展


改革应先立后破,才能有序发展。因此必须创新先行,引领发展。预拌混凝土的创新发展,首先需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法规来引导和规制发展,因此政策创新必须先行。对于预拌混凝土企业来说,应主动顺应社会发展的大势,积极应对挑战,在行业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勇当排头兵,不当落伍者才是正道。任何一个行业的转型升级,都是一个政府和行业企业相向而行、协同努力的过程。当下,预拌混凝土的创新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企业创新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是行业发展的短板。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必然要求预拌混凝土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创新能力是以创新资源为支撑的,行业企业要善于集聚各类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资源,积极打造国家级或行业级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开放性技术创新平台,要敢于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用技术创新成果推进预拌混凝土产业高端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2)提升材料绿色化水平。预拌混凝土作为环保利废产业的定位能否确立,关键取决于材料的绿色化水平。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建筑垃圾、工业废渣和矿业尾矿等固废的产生和增加难以避免,关键是能否通过技术创新,将这些固废转化为资源,即转变为所谓的“城市矿山”。对混凝土而言,材料绿色化水平的提高必须依靠其材料组分的“绿色”化。因此,必须加强固体废弃物高品质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创新研发,突破大掺量固废(包括骨料和粉料)混凝土的质量提升和控制技术,实现大规模和高值化利用固废,才能实现对预拌混凝土要求的绿色低碳环保发展。


(3)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包括混凝土行业在内的一般制造业目前面临很多挑战,人才短缺就是其一。以目前混凝土行业的地位和形象,吸引青年才俊入行从业非常有挑战性。在今天“互联网+”广泛应用的语境下,采用信息化智能制造技术,是改变混凝土“傻大笨粗脏”的低端产业形象、打造高端制造形象的必由之路。行业企业应积极研究开发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智能制造和信息化管理共性技术,将全产业价值链、技术链和企业采购、调度、生产、物流、客服、财务六大混凝土企业核心业务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有机的智能管理体系,实现高端制造、高质量发展。


(4)研发高性能高品质产品。预拌混凝土作为一个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许多竞争,既有现浇与预制混凝土的技术竞争,也有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砌筑结构之间的行业竞争。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这种竞争会一直存在,因为每个行业都在努力创新发展,谁也不愿意退出竞争舞台(市场)。因此,在面向市场需求的创新发展方面,不进则退。高品质混凝土是实现混凝土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要求的重要保证。研究开发满足现浇混凝土不同施工技术要求的高性能高品质预拌混凝土,对于与现浇工艺技术协同或促进现浇混凝土技术的发展,都非常重要。高性能高品质要求对混凝土材料设计和生产质量控制两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年访美时,基仕伯公司向笔者演示了美国最近开发和推广应用的预拌混凝土性能全流程智能控制技术。该智能系统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对搅拌车内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变化进行在途测试,并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形成对预拌混凝土性能的智能化设计、调控和远程监控,从而实现对混凝土质量的保障。我们必须通过“互联网+”和智能化技术,开发在途高精度检测、智能调控技术,解决预拌混凝土“最后一公里”质量管理失控的问题。


4. 培育行业健康发展生态


任何一种能持续生存和发展的产业生态,都有其健康的产业内部和外部的“生态环境”。预拌混凝土行业要形成以行业龙头企业主导的创新发展、企业间“和而不同”相处、市场竞争与合作并存行业生态环境。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应鼓励通过市场机制兼并/联合重组,对区域预拌混凝土行业进行结构调整优化,发展大型预拌混凝土企业集团,加快提高产业集中度,建立行业公约并实施有效自律。鼓励预拌混凝土企业延伸产业链,不仅联合重组上游砂石骨料企业和固废资源化企业,还应鼓励联合下游施工企业,为混凝土施工提供质量保障性服务,将质量管理从由中间产品新拌混凝土向最终产品硬化混凝土延伸。


需要指出的是,外部环境不是由混凝土行业自己能决定的,需要政府主管部门通过法规、政策提供,甚至行业内部生态环境也有赖于外部环境的约束,所以政府依法依规监管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出现“害群之马”破坏自律,则需要政府依法依规处理。在质量安全、商业信用以及清洁生产和环保监控等方面,政府也有职责所在。但是,行业自律是他律(政府监管)的前提。怎样形成促进健康发展的自律和他律平衡协同的行业发展生态,仍是一个有待创新的课题。


结语


对于我国预拌混凝土的发展,北京市是一个缩影。北京市作为首都,其发展历程或多或少都会与全国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其他地方的发展也有很多特殊和亮点,但共性的方面其实很多。笔者认为,北京市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发展虽不能概以全国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全貌,但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尤其是在迎接新时代、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方面具有标示性,值得行业重视关注和学习借鉴。

中国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专家智囊团

覆盖范围

     全网频道覆盖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下设332个市级频道,共2861个县级频道,为全国县域招商引资、产业园区规划等提供“一站式”招商引资专业服务。

 更多>>

资源对接

     国际合作对接、品牌战略咨询、投融资、猎头服务、危机公关、高端峰会等,目前已经拥有上万企业服务经验。 
 更多>>

战略合作

     全球几十家政府机构、5万家行业企业、百余家行业协会、百座城市、百家媒体网站、十余家高等院校以及上千行业专家资源。
 更多>>

 

 新媒体 官方微信 

 搜索公众账号:zgzpsjz

 中国装配式建筑交流群QQ2:
 537428632(已满)

 中国装配式建筑交流群QQ3:
 570623687

 新浪:http://weibo.com

 腾讯:http://t.qq.com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推广合作 | 广告服务 | 留言建议 | 资料订阅

Copyright 2016 网址:www.chinazpsjz.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1028177号

Tel:010-56431348  Fax:010-56431348   邮编:10001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中国铁建广场E座19层

备案主体:中建鼎成(北京)咨询顾问有限公司